欢迎来到:广东省建筑安全信息网
2024年04月24日
你所在位置:党建工作  >  建党100周年

广东红色“物”语 |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该校四分之一学员为革命献身

时间:2021-06-18 来源:广州日报

仲春时节,广州中山四路的农讲所旧址内,200多年树龄的木棉树花开正艳,挑起半天红霞。阳光照下斑驳的光点,洒在树下嬉闹的孩子们身上。差不多近百年前,也是在这木棉树下,一批又一批的学员走出棂星门,掀起了中国农民运动的高潮。

让我们望向广州农讲所那800多位学员的背影,他们组成了那个革命年代里光芒四射的星座。

  农讲所内建筑悬挂着番禺学宫牌匾。(摄影:王维宣)

一件红色文物:康富成的手表

这块瑞士手表见证了一场 发生在晋北的抗日奇袭

1938年10月的一个深夜,山西大同卧虎湾,人们经过了一天的忙碌,大都沉沉入梦。忽然,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传来,连绵不断,火光冲天而起,照出漫天滚滚的浓烟。日本侵略军在这里建造的大型军火库,爆炸了!

一片混乱中,一处低矮的工棚里闪出一个敏捷的身影,迅速向西奔去。当日军紧急戒严、大肆搜捕的时候,他已经和同志们坐上西行的列车,离开了这里。这个身影,是蒙古族共产党员康富成(又名贾力更、巴音巴图),炸毁军火库行动小组的组长。

83年过去,卧虎湾的硝烟早已消散。而在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以下简称农讲所纪念馆)中,我们仍能看到这次精彩的破袭行动的见证物,那是康富成当时佩戴的一块手表。

康富成是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把什村人。1925年就读于北京蒙藏学校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初,他奉派来到广州,进入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37年“七七事变”揭开了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时任赤色职工国际中国工人俱乐部干事兼会计的康富成坚决向组织要求回到绥蒙地区投身抗战。赤色职工国际的领导将这块瑞士手表送给了他。炸毁卧虎湾军火库的时候,他就是戴着这块手表,精心规划时间的。

据康富成之侄康存耀的记述,1938年10月,来到大同后,康富成“扮作乞丐,混入劳工当中,把制作燃烧弹的汽油和硫酸藏在皮袄袖筒里,若无其事地进入基地。太阳落山时,他乘机进入军火库,看到库中无人便以最快的速度制作好燃烧弹并塞到弹药箱之间,然后不慌不忙地撤离了”。

大同是日本陆军师团部驻地,是控制全雁北(今山西大同、朔州一带)的大本营,警戒极为森严。康富成、阿拉腾扎布和一位王姓战友等组成的这个爆破小组,硬是在敌人统治的心脏地带,拔掉了最硬的钉子。

康富成曾任土默特工委书记、绥察行政公署蒙政部长等职。1941年4月,他奉组织派遣前往延安,途中在黄土梁遭日军偷袭而壮烈牺牲。

农讲所纪念馆的专家告诉记者,康富成后来将此表转给三弟康福成用于抗日交通工作,“该手表现存的半截表带是呼和浩特鑫光工艺社维修时添加的。1975年康富成胞妹康军将此表捐赠给农讲所纪念馆收藏。”

  农讲所教务部旧貌复原。(摄影:王维宣)

一个红色史迹:农讲所纪念馆

党在这里积累了干部培养经验 要既能“上马杀贼” 也能“下马作露布”

像康富成这样的学员,还有很多。正如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届学员王建功说:“经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训的各地学员,像一颗颗红色的种子撒向了祖国大地。”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42号。旧址原为番禺学宫(孔庙),始建于1370年(明洪武三年)。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为适应农运发展的需要,在彭湃等共产党员的倡议和推动下,以“养成农民运动之指导人才”为宗旨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正式开办。从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广州农讲所共举办过六届。

“农讲所学员在全国各地发展党组织,举办农讲所和农巡班,组织武装斗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农讲所纪念馆馆长颜晖介绍,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约四分之一的农讲所学员献出了生命,包括韦拔群、黄学增、毛泽民等。

在一届届的办学中,中国共产党对如何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理解也愈加深入。颜晖提供给记者一份第五届农讲所章程表明,较之前四届,这份章程特别强调入学对象必须是“中学毕业及有相当之程度”者。

颜晖解释说,从1924年7月至1925年9月,四届广州农讲所培养了300多名广东各地的农运指导人才,使广东“农民运动有风起云涌之势”。但前四届学员“皆取材于纯粹农民子弟”,文化水平较低,导致“上马杀贼有人,下马作露布者仍难其选”,也即彭湃所说的“仍然缺少能负起责任的领导者、组织家”。为了培养“农民运动全才”,第五届农讲所对入学者的知识水平做了比较高的要求。1926年5月至9月,毛泽东任所长的第六届农讲所进一步扩大招生的人数和范围,成为办学时间最长、招生规模最大的一届。周恩来、萧楚女、彭湃、恽代英等著名的共产党员担任教员。来自各地的327名学生,在此接受了严格而有效的培训。

如今在新媒体平台上,广州农讲所旧址的红墙黄瓦和古老的木棉树,是知名的摄影“打卡点”。特别是很多汉服爱好者,热衷于在这里的古建筑环抱中,拍下古风大片。据农讲所方面提供的数据,每逢节日长假,穿着汉服来拍照的,有时一天就有三四百人。

汉服是当下年轻人最“潮”的文化现象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当代化表现。类似的“潮流文化”与“红色景点”的汇合,让我们看到了红色精神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进入年轻人生活中。

  农讲所依旧貌复原的学员宿舍场景。(摄影:王维宣)

一位红色人物:赵自选

黄埔一期尖子生 在广东南征北战

无论是康富成等人炸毁军火库的行动,还是蔡协民等参与的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抑或贺尔康等率领的湖南农民武装,都反映出广州农讲所学员在军事斗争方面的不俗素养。颜晖告诉记者,在历届农讲所的培训中,军事训练都占去了约三分之一的学时。“讲习所的学生生活,是按着军事化、战斗化的要求安排的,每人发了一套兰(蓝)色军服”,第五届广州农讲所学员高文华回忆说,军事教官“整日住在校内”,学员们“每天早晨一起床,便整装集合,会集在操场里进行立正、稍息、开步走等队列队形训练”。上军事课时既讲军事理论,也进行实战中的指挥应变,还有模拟接敌等贴近性很强的演练,及参观兵工厂等,终于令“我们这些从未摸过枪杆子的人”成为了具备相当军事素质的革命人才。

说到农讲所的军事训练,需要提到一位杰出的人物——赵自选。

  赵自选

据农讲所纪念馆提供给记者的资料记载,赵自选是第六届农讲所军事训练总队长、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运动先驱者之一。他1901年7月28日生于湖南浏阳柏家山一个贫农家庭,9岁仍在家放牛割草,后来在徐特立的帮助下,免费进入五美小学校。高小毕业时,正值五四运动,他投考了徐特立创办的长沙县立师范学校,在校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3年7月,赵自选从长沙师范学校毕业回到家乡,在柏家山集镇上的赵家祠小学任教,还办了一所农民夜校,免费教贫苦农民识字、计数,讲破除迷信的道理,并引导他们与封建宗族压迫作斗争。

1924年春,赵自选再次来到长沙。在湘江中学任教的陈章甫把他留在学校,以搞杂务做掩护,从事党的地下交通工作,并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值国共合作之始,赵自选于1924年5月5日进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成为当期成绩最优异的学员之一。12月,他和徐成章、周士第一起被派去组建孙中山大元帅府(即后来的广州国民政府)直属铁甲车队。这是共产党掌握的一支革命武装,赵自选任军事教官。

1926年5月,赵自选被中共党组织派到毛泽东主持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担任军事训练总队长。他亲自制定军事训练计划,在5月至7月间,集中安排了10周训练时间,共上操128个小时。他将训练分为三个阶段,即徒手训练、持枪训练和野外训练。

1926年底,赵自选担任广东省农民协会农民自卫军部部长兼军事总教官。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广东省党组织被迫转移到香港,赵自选留在广州坚持地下斗争,并当选为南方局军委会委员。他在广州附近秘密恢复、组建农民自卫军,并在芳村秘制土炸弹。

1927年12月11日凌晨,广州起义枪声一响,身为工农赤卫队第6联队指挥官的赵自选率队攻陷芳村警察局,俘敌60多人,缴获了数十支枪械。然后冲进市区,配合教导团与守敌展开激烈的巷战。

广州苏维埃政府仅存三天,就遭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新军阀的扼杀。起义军寡不敌众,退出广州城。之后,赵自选先后到北江英德地区和东江海陆丰地区开展土地革命。1928年5月3日海丰暴动中,率先入城的红4师因寡不敌众,陷入重围。赵自选一面指挥部队向朝面山、中峒方向撤退,一面抱着一挺轻机枪断后掩护。冲出县城时,他被敌人机枪击中,子弹穿胸而过,壮烈牺牲,时年27岁。(作者 杨清蒲 周成华 林明 赵东方 余靖 王菁 赵亦平 卜松竹 王维宣)